近期
世卫组织官网更新 应对辐射和紧急情况 建议储备药物清单
建议大家储备 防止或减少辐射影响的药物等
这条消息引发广泛讨论 其中不乏核泄漏、核战争 开始囤药等言论 如果囤货也有鄙视链
那么这份清单一定能站在顶端 ↓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
突然公布这份清单 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按大众的照常规操作 那是必须囤囤囤啊
一些市民看到这条消息 一时间有些慌乱 那么真的要囤药吗? 安徽疾控刚刚作出回应 ▼
近日,“世卫组织更新应对辐射和核紧急情况关键药物清单”的新闻在网上流传开来,引发不小的关注。2月2日,安徽疾控对于网上一些对核辐射“捕风捉影”的言论进行如下回应!
事件起因于2023年1月27日,世卫组织召开了“发布新出版物《国家放射性和核紧急情况储备:政策建议》网络研讨会”,同时官网发布“世卫组织更新放射性和核紧急情况的关键药物清单”的新闻,后在网络流传,引发广泛讨论,其中不乏核泄漏、核战争、开始囤药的言论。
早在2017年世卫组织曾发布《碘甲状腺阻滞—核和辐射应急计划和响应导则》,本次更新也是世卫组织日常工作成果的发布,用于取代2007年《国家辐射应急储备发展报告》,旨在就公共卫生准备和应对辐射突发事件(包括储备发展)向各国提供建议和指导。
世卫组织表示,本次更新是基于过去十年辐射急救医学研究成果,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准备。
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运动的亚原子粒子的形式向外扩散的现象。依据自身能量的高低和电离物质的能力不同,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以及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辐射,能直接让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我们常说的“核辐射”就属于电离辐射。常见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三种。
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指低能电磁波,它的能量较电离辐射弱,不能从原子或分子里面电离出电子。日常生活中的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以及紫外线等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离辐射主要分为两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自然界中土壤、水、空气和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天然放射性物质,人类每天通过空气、食物和水摄入各种形式的辐射;常见的人工辐射源包括用于诊断或治疗用的X光机和放射性药物以及其他医疗设备。
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主要取决于接受的辐射剂量,剂量越高,不良影响的风险就越高。根据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要求,公众照射皮肤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为50毫希伏,而我国居民所受天然辐射照射年当量剂量约为2.3毫希伏,一次胸部透视的辐射当量剂量约为0.02毫希伏,一次CT检查的剂量约为1-10毫希伏,可见日常生活接触的辐射剂量对人体基本是安全的。
因此,对于本次世卫组织更新应对辐射和核紧急情况关键药物清单,广大网友不必过度解读,在面对未经证实的核危机、核泄漏等传闻时,大家应保持冷静,切勿盲目抢购甚至擅自服用预防以及治疗辐射照射的药物。
在此提醒咱普通老百姓只需要过好当下无需恐慌没有必要去囤药更不要乱吃药~
|